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以光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立科研机构,被称作新中国光学的“摇篮”。现有职工2540余人,其中院士4人(1名外籍),“杰青”4人,“中科院人才计划”2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7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领域专家9人,国家级各类领军人才15人,事业编制职工中91%的人员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设有硕士点9个、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在学研究生1186人。
建所以来,先后参加“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任务,创造十几项“中国第一”,成功研制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电影经纬仪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多个领域国际领跑,研制世界单体最大4M口径碳化硅反射镜、世界最大面积中梯级光栅、国内最优指标的光刻机投影物镜,承担中国首颗碳卫星全部相机载荷研制工作,为中国争得世界气候变化话语权。组建、援建了10余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单位,并为其输送各类专业人才2800多人;有27位在本所工作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两院院士,并涌现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等英模人物。2013年至2021年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科院杰出成就奖6项,其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7项。与Nature出版集团合作出版期刊《Light》,被SCI、EI等知名数据库收录,2021年获得影响因子17.782,在SCI收录的99种光学类期刊中排名第3,连续7年稳居世界光学期刊榜前3。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有投资企业7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控股及实际控制企业30余家,持有总权益超50亿元。2018年以来,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获得股权及现金超15.8亿元,与青岛、佛山、滁州、杭州等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化基地。2017年成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2021年,长春光机所科研合同额高达37.45亿,到款额高达34.11亿,创历史新高;新承担5000万以上项目14项。获批省部级一等奖3项。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Q2区以上论文299篇,其中Q1区180篇;申请专利688项,授权544项。出色完成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载荷相机、风云3号太阳观测(得到中国首幅太阳的极紫外照片)、神州飞船返回舱跟踪定位等国家重要关键任务,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国家和中科院层面的高层次人才7名,新增2名国家基金委“优青”入选者。本所近几年职工科研合同额、科研到款额持续上涨,势头良好,职工收入等未受疫情影响。
面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聚焦光电技术创新,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精密仪器与装备创新研究基地为目标,责担于肩,拓域前行。
长春光机所光电对抗部长期致力于光电火控、光电对抗以及反导预警领域激光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工作。
根据我部学科领域与科研发展定位与目标需求,招聘3类岗位,招聘详情如下:
一、招聘岗位需求
1、软件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与目标识别;
2、光谱理论:
主要研究方向:红外辐射特性测量;
3、电路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DSP+FPGA图像处理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
详情请见附件1。
二、招聘时间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15日12:00前。本所预计4月22日下午17:00前通过系统短消息和手机短信方式统一告知所有应聘者是否进入面试及面试时间。
三、 联系方式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光电对抗部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13654308385 (微信同步);
E-mail:119124328@qq.com
附件1、岗位详情